当前位置: 首页 >> 走进江南 >> 人文江南 >> 文化遗产

江南区文体局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总结

作者:       来源:文体局       日期:2017-04-05 03:20
    壮族“三月三”歌圩(农历三月初三),是广西壮族流传于民间的文化习俗,经过多年的发展,现已成为广西民族重要的传统节日,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广西各民族“大聚会、大联欢、大团结、大发展”的盛会。江南区文体局充分利用“三月三”节日活动,加强民俗文化的挖掘、保护和发展。 
    一、加强“中国平话文化之乡”建设 
    江南区是平话文化的发源地,2014年被评为“中国平话文化之乡”。平话文化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涵盖了生产文化、饮食文化、民歌文化、师公文化、岁时文化、礼仪文化等多个方面。 
    (一)传承基地建设情况 
    2016年,城区政府在江西镇、沙井街道建成2个平话山歌传承基地,通过举办各种平话山歌活动,成功打造成为了2个平话山歌歌圩。由文体局牵头举办歌会、平话山歌比赛等活动10场次,组织平话山歌传承人到学校传承教学平话山歌18次;今年将在辖区内增加建设一个平话基地。 
    (二)举办平话文化旅游节 
    第二届平话文化旅游节于2016年9月12日至14日举行,以“平话情韵?活力江南”为主题,依托江南区丰富而又独特的平话民俗文化旅游资源,通过“秀.江南”、“游.江南”、“歌.江南”、“味.江南”、“购.江南”等内容丰富,载体多样的节庆活动,展示江南区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本次活动,通过平话歌舞、平话器乐、平话民俗礼仪表演等形式,展示江南区特色文化、江南平话之美,进一步弘扬和传承平话文化,传承民族文化,促进民族团结。进一步提高了江南区“中国平话文化之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使“中国平话文化之乡”成为江南区展示繁荣发展新风貌的一张闪亮名片。 
    二、开展“三月三”平话文化传承活动 
    为热烈庆祝“壮族三月三”节日,弘扬优秀民族文化,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丰富群众文化生活,营造良好节日氛围,增进民族团结,文体局结合城区实际,在辖区内组织开展各项民俗文化活动。 
    (一)“欢歌三月三”歌圩民俗文化展演活动 
    3月27日至3月30日,分别在江西镇、苏圩镇、沙井街道举办江南区2017年“欢歌三月三”歌圩暨平话山歌传承基地歌会、民间民俗文艺展演、江韵扬美粤剧专场等活动。江南区现有10多支平话山歌队伍,分布在各镇、街道,其中平话山歌以沙井最有名,多年以来一直保持着原生态平话山歌的特色。民间民俗文艺表演以苏圩镇为代表,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春牛舞最有特色,展示了苏圩镇壮族民俗风情,勤劳善良的民俗民风和精神面貌。通过唱平话山歌、演地方戏剧、展民俗文化的方式,充分展现江南区“中国平话文化之乡”文化特色和魅力,进一步弘扬和传承了平话文化。 
    (二)疍家婚礼传承活动 
    疍家婚礼是疍家(水上居民)特有的婚俗,婚礼在船上举行,是一种古老的传统婚俗,共有接亲、绕台位、新人唱亲朋、谢母恩等十六个步骤。与陆地上的婚俗不同,疍家婚礼不仅讲究礼仪,更讲究“对唱”,婚礼最大的亮点,就是通过对唱疍家歌把疍家人的传统婚姻观点灌输给新娘。2009年江南区福建园街道江南路东社区疍家婚礼被列入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南宁邕江一带的疍家(水上居民),自宋代以来,长期生活在平话人聚居的地区,自身文化与平话文化不断融合,逐渐形成了富有民族特色和地方特点的民间婚俗。随着疍家人到岸上定居,疍家婚礼也面临着失传,为了更好的保护和传承疍家文化,在三月三节日期间,江南区组织开展“喜迎三月三,疍家婚礼一家亲”活动,邀请了由老疍家人自发组织成立的疍家传承叹歌队上演疍家婚礼,通过表演的形式,让更多人关注、了解和喜爱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婚俗。 
    (三)加强平话师公戏传承和保护 
    平话师公戏在南宁平话人聚集区广为流行,并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江南区民间有众多师公戏表演团队,其中以沙井的队伍最有名。清代时期,沙井的师公戏已负盛名,师公戏的表演形式为唱、念、做、舞相结合,在表演上,行当有:生、旦、净、丑四大类,以丑角为主,一般大戏的表演程式与邕、粤剧近似,生角的表演保留了一套“尸公”入坛、仿效“鬼儡”的传统程式,步伐、动作、调度均有独特的风格,擅长于表演谐趣活泼的乡村小戏。在长期的发展中,平话师公戏运用和借鉴本地区的汉、壮族民歌,逐渐形成江南区本土群众喜闻乐见的地方戏曲形式。为更好的保护和传承江南区平话师公戏,城区文化部门加大保护力度,鼓励和扶持平话师公戏表演团队,广泛开展传承活动,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参与,并把平话师公戏申报为更高一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