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治区政府信息公开统一平台  bet36365体育在线  江南区政府信息公开目录  
首页  机构职能 政策文件 工作动态 人事信息 联系方式
  当前位置:  首 页 >> 信息公开目录 >> 工作动态 >> 通知公告公示
南宁市江南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来源:   作者:   时间:2016-02-26
 

南宁市江南区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

关于江南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的决议

 

(2016年1月28日南宁市江南区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

 

     南宁市江南区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认真审查了《南宁市江南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会议认为,江南区“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的江南区今后五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工作重点和保障措施,贯彻了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符合江南区的实际和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反映了江南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要求,经过努力是能够实现的。会议决定,批准《南宁市江南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目  录

 

第一章  开启现代化中心城区建设新征程............................................................................ 1

第一节  发展基础.............................................................................................................. 2

第二节  面临的发展环境................................................................................................ 5

第二章  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7

第一节 指导思想................................................................................................................ 7

第二节 发展目标................................................................................................................ 9

第三章  优化发展空间布局.................................................................................................. 12

第一节  全面落实主体功能区定位.............................................................................. 12

第二节  科学布局区域发展空间.................................................................................. 15

第四章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发展.......................................................................................... 17

第一节 加快新型工业化步伐......................................................................................... 17

第二节  推动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 20

第三节  积极发展现代都市农业.................................................................................. 26

第五章  提升中心城区品质.................................................................................................. 29

第一节  提升城市基础设施配套水平.......................................................................... 29

第二节  全力推进“三旧”改造.................................................................................. 32

第三节  着力推进邕江南岸经济带建设..................................................................... 33

第四节  提升城市管理服务水平.................................................................................. 34

第六章  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 35

第一节 着力打造新型特色小城镇................................................................................ 35

第二节 统筹城乡协调发展............................................................................................. 37

第三节 深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38

第七章  建设生态文明城区.................................................................................................. 39

第一节  加强城乡生态建设........................................................................................... 39

第二节 加快生态经济发展............................................................................................. 40

第三节 深入推进资源节约集约.................................................................................... 41

第四节 加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 41

第五节 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 42

第八章  深入推进精准脱贫.................................................................................................. 43

第一节 推进多种方式精准脱贫.................................................................................... 43

第二节 改善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44

第三节 完善脱贫工作机制............................................................................................. 44

第九章  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 45

第一节 推进教育现代化................................................................................................. 45

第二节 建设健康江南..................................................................................................... 47

第三节 繁荣发展文化事业............................................................................................. 49

第四节 加快建设充分就业城区.................................................................................... 50

第五节 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51

第六节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51

第十章  深入推进改革创新和开放发展.............................................................................. 53

第一节 推进重点领域改革............................................................................................. 53

第二节 建设创新型城区................................................................................................. 55

第三节 实施人才强区战略............................................................................................. 57

第四节 构筑开放合作新格局......................................................................................... 58

第十一章  加强社会治理和民主法治建设........................................................................... 60

第一节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60

第二节 加强公共安全体系建设与管理........................................................................ 61

第三节 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61

第四节 加强城区法治建设............................................................................................. 62

第五节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63

第十二章  加强规划实施保障............................................................................................... 63

第一节 加强规划的衔接协调......................................................................................... 63

第二节 强化项目支撑..................................................................................................... 64

第三节 加强监督考核评估............................................................................................. 64

附图........................................................................................................................................ 65

 

 



江南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2016年1月28日南宁市江南区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通过)

 

根据《中共江南区委关于制定江南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江南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2016-2020年)规划纲要,主要阐明“十三五”时期江南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纲要对未来五年发展全局作出总体安排,是城区上下共同奋斗的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是制订专项规划和年度计划的重要依据。

 

第一章             开启现代化中心城区建设新征程

 

“十三五”时期是江南区贯彻中央“四个全面”[1]战略布局,落实广西“两个建成”战略部署和南宁市“一平台两体系三中心”建设要求的关键时期,是全面深化改革、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战决胜期。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江南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条件将发生深刻变化。

 

第一节  发展基础

 

“十二五”时期,面对国内外环境的复杂变化和重大风险挑战,江南区紧紧围绕建设现代化中心城区奋斗目标,深入实施“123工程”发展战略,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扎实推进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发展,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绩,“十二五”规划主要目标任务基本完成,为实施“十三五”规划奠定了坚实基础。

——经济实力实现新跨越。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400亿元,达到424.5亿元,名列全市12县区第三,“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长12.48%;财政总收入18.12亿元,年均增长11.0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73.8亿元,年均增长26.8%;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城区本级)突破180亿元,达到182.21亿元,“十二五”年均增长18.51%,富士康成为江南区首个产值超70亿元企业,铝新材料系列产品远销到欧美等国家和地区,工业支撑作用进一步加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160亿元,达到166.8亿元,“十二五”年均增长14.21%,商贸物流规模不断扩大,淡村商圈繁荣发展,华南城商圈初具雏形,会展业蓬勃发展,服务业总量和质量不断提升。产业转型升级初现成效,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6.1:65.4:28.5,形成了以电子信息、铝加工以及商贸、物流、现代农业等为主的现代产业体系。

——城乡建设呈现新景象。加强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建设,配合完成6座立交桥和3座跨江桥梁建设,完成五一路改造提升及65条道路沥青混凝土罩面改造,南扶二级公路建成通车,沙井片区新建道路约20公里,城区交通出行环境不断改善。加快沙井新区开发和建成区旧区改造,相继启动南糖片区旧改、五一西片区城中村改造等一批项目,中心城区的辐射力、带动力明显增强,城市功能和城市形象进一步提升。加快统筹城乡发展,加速城乡融合,城镇化步伐进一步加快,户籍人口城镇化水平达到65%,比“十一五”期末提高了20个百分点;建成苏圩镇佳棉村朝阳坡和江西镇锦江村根竹坡2个市级综合示范村,“美丽江南”乡村建设活动深入推进,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社会事业取得新进步。新建江南区第一幼儿园、富乐小学等一批中小学校,学前教育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义务教育进一步巩固提高,高中教育加快发展,教育质量和均衡水平不断提升。科技创新步伐加快,五年累计申请专利1156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4.3件,荣获“广西壮族自治区知识产权示范区”称号。城乡公共卫生安全体系和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立健全,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进一步完善,2015年农民参加合作医疗率达到99.32%。文化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公共文化体育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卓有成效,荣获“中国平话文化之乡”称号,人民群众文化生活更加丰富,文明程度普遍提高。稳定低生育水平,人口自然增长率年均控制在9.5‰以内,人口素质不断提高。

——民生改善达到新高度。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201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27181元、10923元,五年年均分别增长10.35%和13.82%。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得到加强,五年累计新增岗位5.9 万个,累计劳务输出1.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6%以内。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本实现全覆盖,城乡低保和农村五保供养制度、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全面实施,2015年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3.8%,城区基本实现社会保障全覆盖。城乡居民住房条件不断改善,五年来共完成2037户农村居民危房改造,建成5583套回建安置房、17905套保障性安居房。社会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社会治安和安全生产状况进一步好转,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明显提高。

——生态建设达到新水平。经济建设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的协调性进一步增强。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五年累计下降35.08个百分点,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率五年累计下降超过20%,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在南宁市下达的指标任务以内。辖区空气环境质量有效提升,2015年优良率达到86.9%。深入推进邕江沿岸和河道综合整治,绿化水平不断提高,2015年森林覆盖率、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分别达到37.23%和37.1%。加强城乡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建成苏圩镇污水处理厂和18个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点,建成区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90%以上,建成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城市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100%。

——改革开放取得新突破。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新成效,政府机构改革、食药体制改革、园区体制改革、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工资调整和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全面完成,财税体制改革、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文化体制稳改革稳妥推进,公共资源交易监管体制进一步理顺。更加积极地融入多区域合作,开放合作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中国—东盟商品交易中心挂牌成立,成功服务举办了5届中国—东盟博览会轻工展和3届南宁·东南亚国际旅游美食节。招商引资水平不断提高,实际到位内资年均增长13.47%,直接利用外资年均增长14.2%。

 

第二节  面临的发展环境

 

“十三五”时期是江南区着力创新驱动、加快转型发展的重要阶段。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城区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但同时也存在严峻的挑战。

——科技创新和产业变革带来发展新优势。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正在形成历史性交汇,“中国制造2025” “互联网+”等蓄势待发,供给侧改革带来经济结构调整与产业转型升级新机遇,消费升级、创新驱动不断释放新需求,江南区拥有良好的工业基础和较好的服务业发展潜力,有望在承接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创新成果产业化、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服务业新业态等领域抢得先机。

——战略机遇叠加拓展发展新空间。国家深入实施“一带一路”战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升级版建设加快,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深入推进,珠江—西江经济带建设全面启动,自治区围绕“三大定位” 实施“双核驱动、三区统筹”战略部署,市委、市政府提出实施构建“一平台两体系三中心”战略安排,为江南区带来了更多开放合作发展的机遇,江南区作为南宁市“一江两岸”的邕江南岸最核心地带,将会从多重叠加战略实施中获得更多政策倾斜和项目支持,创造更为广阔的发展平台和空间。

——吴圩空港经济区开发建设带来新机遇。吴圩空港经济区规划建设临空物流商贸区、临空工业区、农业休闲观光区、临空科教区等功能区,空港经济区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公共服务配套等必将辐射带动周边区域发展,有利于江南区进一步借力空港经济区开发建设,加快交通路网完善,促进产业协同发展,提升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

——交通区位优势形成发展新格局。“十三五”期间,吴圩国际机场扩建、航线增加,云桂高铁建成和南凭高铁开工,南宁火车南站功能不断完善,高速路网进一步延伸,轨道交通二号线竣工投入运营,邕江上13座桥梁横跨、江南江北连接更加快捷方便,江南区的区位交通优势地位日益凸显,有利于进一步深化城区对外交流交融交往,协同发展。

同时,“十三五”时期江南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还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经济面临下行压力,经济回升内在动力仍然不足,发展环境更为复杂严峻。城区经济增速放缓,财税增收不快,工业大而不强、服务业小而不优、农业基础依然薄弱,经济增长主要依赖投资拉动,经济发展方式粗放,资源环境面临较大压力。科技创新能力不强,资金、人才等发展要素相对缺乏。城镇化水平不高,基础设施配套和公共服务配套相对落后,城市建设品位和管理水平有待提升。城区发展空间受挤压,城乡发展不平衡,中心城区承载力和支撑力不足,城郊和农村发展滞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不够完善,社会发展中还存在诸多薄弱环节,和谐发展压力凸显。体制机制还不能完全适应新常态、新形势的发展要求等等。

总体来看,“十三五”时期是江南区经济社会加快发展、转型提升的重要时期,也是全面建设现代化中心城区的关键时期。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和把握发展环境与条件的重大变化,进一步增强发展意识、机遇意识、责任意识,把握新机遇,厚植新优势,增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努力推进城区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

 

第二章             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第一节      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中央“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自治区“两个建成”的要求以及市委一系列决策部署,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着力抓改革、促转型、提品质、优生态、惠民生、营和谐,在新起点上加快建成产城融合沙井新区、宜居宜业中心建成区、农旅结合农村片区和邕江南岸经济带,努力打造更具实力、更富活力、更有魅力的高品质现代化中心城区,奋力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

 “十三五”时期,江南区经济社会发展坚持以下原则:

——坚持改革创新,转型发展。以改革创新激活力、添动力,全力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加快科技创新、业态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坚持城乡一体,协调发展。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统筹推进城乡规划布局、产业发展、基础设施、要素配置和公共服务一体化,形成城乡互动共进、产业融合发展的新格局。

——坚持生态宜居,绿色发展。坚持产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机结合、同步推进,大力推进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弘扬生态文化,倡导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建设宜居宜业生态城区。

——坚持区域合作,开放发展。扩大开放合作领域,创新合作模式,积极参与产业分工合作,着力推进全方位对接,深度融入北部湾经济区和西江经济带建设,加快与周边市县区融合发展。

——坚持改善民生,共享发展。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推动创业和就业,努力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和回建安置攻坚战,使城乡居民在共建共享中有更多获得感。

 

 

 

第二节      发展目标

 

按照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要求,综合考虑未来发展趋势和条件,今后五年江南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具体目标是:

——经济发展提质增效。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以上,2018年比2010年翻一番以上,财政收入年均增长9%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3%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5%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0%以上,经济规模和发展质量同步提升,在全市的经济地位进一步巩固提升。

——城乡面貌显著变化。沙井片区建设日臻完善,沿邕江南岸区域开发初见成效,“三旧”改造纵深推进,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快,新农村建设取得新进展。2020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80%以上,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8%。

——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9%,到2020年比2010年翻一番,收入差距不断缩小,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提前脱贫。就业岗位持续增加,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南宁市要求以内。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社会养老保险实现城乡全覆盖,每千名老人养老床位达到40张以上。人民群众安全感、幸福感明显提升。

——公共服务基本均等。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均达到90%以上,学前教育基本实现城乡全覆盖。城区、镇、村(社区)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更加完善,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城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文体设施进一步完善。

——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主体功能区基本形成,生态保护和建设进一步加强,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低率、二氧化碳排放降低率及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在南宁市下达的控制目标任务之内,城市空气质量(AQI指数)[5]优良率85 %以上,森林覆盖率37.28%以上,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9.6%以上。

——改革创新深入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新突破,开放合作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外商直接投资年均增长8%。科技创新能力大幅度提升,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不低于2.8%,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9件以上。

——民主法治健全完善。民主制度更加健全,司法公信力明显提高,法治江南建设稳步推进,社会大局更加和谐稳定。

专栏“十三五”时期江南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表

板块

序号

指标名称

指标

属性

单位

2015年完成

“十三五”规划

2020年目标

年均增长(%)

1

地区生产总值(在地)

预期性

亿元

424.5

766

9

2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按常住人口)

预期性

70075

114911

7

3

财政收入

预期性

亿元

18.12

27.88

9

4

固定资产投资

预期性

亿元

171.9

317

13

5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预期性

亿元

166.8

268.63

10

6

外贸进出口总额

预期性

万美元

68086

114729

11

7

招商引资

 

 

 

 

 

 

  #实际到位内资

预期性

亿元

28.44

43.76

9

   外商直接投资

预期性

万美元

2408

3538

8

8

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在地)

预期性

%

58.66

60

——

9

第三产业增加值

预期性

亿元

121

226.16

9.8

10

城区本级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预期性

亿元

49.34

96.82

10.5

11

城城镇化率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

预期性

%

79.06

80

——

  户籍人口城镇化率

预期性

%

65

68

——

12

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比重

预期性

%

2.5

2.8

——

13

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

预期性

件/万人

4.3

9

——

14

辖区常住人口(含经开区)

约束性

万人

60.97

67.32

2

15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预期性

24044 

37013

9

16

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

预期性

—— 

10.5

——

17

城镇新增就业人数

约束性

万人

1.2

五年累计6万人

——

18

贫困人口脱贫

约束性

1403

五年累计5012人

——

19

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

约束性

%

93.8

95

——

20

城镇棚户区住房改造

约束性

万套

0.1029

五年累计0.6万套

——

21

每千常住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

约束性

2.2

2.8

——

22

每千名老人养老床位数(含经开区)

约束性

21

40

——

23

行政村客运班线通达率

预期性

%

75

98

——

24

耕地保有量

约束性

万公顷

2.9

2.9

——

25

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

约束性

%

预计下降3.5 

控制在南宁市下达的目标任务之内

26

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

约束性

%

预计下降3.5

27

森林资源状况

 

 

 

 

 

 

  #森林覆盖率

约束性

%

37.23

37.28

——

   森林蓄积量

约束性

万立方米

265.69

266.5

——

28

建成区绿化覆盖率

约束性

%

37.1

39.6

——

29

城市空气质量(AQI指数)优良率达标率

约束性

%

86.9

85

——

注:根据南宁市投资促进局的最新统计方式,从2016年起,实际到位内资按区外境内到位资金口径统计,原区内市外资金不再纳入内资统计范围,经核算,2015年江南区完成区外境内资金28.44亿元人民币,按此基数测算2020年实际到位内资目标为43.76亿元人民币。

 

第三章             优化发展空间布局

 

第一节  全面落实主体功能区定位

 

统筹考虑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优化发展空间,引导各区域严格按照主体功能定位发展。加快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城乡、土地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等规划相互融合衔接。

专栏  江南区主体功能区划图

注:此图为广西区发改委划定

 

一、重点开发区

主要为经济、人口、要素资源集聚的密集区。包含福建园街道、江南街道、沙井街道,以及江西镇镇区、同江、扬美、智信、那廊、安平、同良、锦江等村,苏圩镇镇区、那海、定计、佳棉、苏保、保安等村及延安镇镇区。

发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经济基础和发展潜力较大的优势,重点加快新型工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物流、电子商务、金融服务、服务外包、会展商贸、文化旅游、科技创新、文化创意产业和现代农业,不断壮大经济总量,增强辐射带动能力。完善城市功能,加大道路交通、市政基础设施和文化、体育、卫生等公共配套设施建设,提升城市品质,改善人居环境。加快旧城改造,推动新区开发,加速城镇化发展,扩大城市规模。

二、限制开发区域(农产品主产区

主要为农村居民区和农业生产区。包含苏圩镇保城、新德、仁德、隆德、联英、敬团、镇宁等村和延安镇敬德、新城、那齐、平南等村。

加快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全面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积极创新土地流转方式,培育一批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大力发展家庭农场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加强农业互助合作组织建设,促进耕地向大户集中、向能人集聚,提高农业的规模经营效益。加快建设一批现代农业示范园和特色品种基地,生产绿色、有机农产品,加快传统农业转向现代农业。合理布局以农副产品初加工等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的乡村农产品加工集聚区,大力发展农产品包装、初加工、物流等产业,延伸农业产业链,提高加工度,增加农业附加值。

三、限制开发区域(重点生态功能区

主要为生态敏感区和生态脆弱区。包含江西镇同宁、同华、同新等村,苏圩保联、慕村、新德、仁德等村,延安镇华南村等。

以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提供生态产品为首要任务,在不影响生态系统稳定性和提供生态产品能力的前提下,适度发展资源环境可承载的旅游业和农产品加工业,严防不良开发行为,降低生产生活对生态影响,阻止产业项目新增污染。

四、禁止开发区

主要为辖区禁止开发的各种文物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公园等。严格执行国家保护禁止开发区域的法律、法规,合理利用生态资源,适度发展文化旅游业、观光休闲产业,禁止人为因素对自然与人文景观的破坏性开发,切实保护好自然与人文遗存。

 

第二节  科学布局区域发展空间

 

按照“功能引导发展”的思路和“要素集聚、资源集约、优势集中”原则,进一步整合发展空间,优化建设空间、产业布局、生态功能,全力推进产城融合沙井新区、宜居宜业中心建成区、农旅结合农村片区和邕江南岸经济带“三区一带”建设,构建功能完善、城乡一体的区域发展格局。

一、加快沙井新区开发建设

沙井新区主要包含沙井街道和江南街道大部分区域,是江南区未来跨越发展的核心战略资源之一。立足打造现代产业、建设生态宜居新区,扩展江南工业园区范围,加快功能完善,强化产业支撑,提高产业和人口集聚能力,提高发展带动能力。进一步加快园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都市型工业、现代商贸物流业、会展业、旅游业发展,大力培育华南城商圈。加强产城融合,推进新区路网、给排水、电力、燃气、通信与公交场站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配套新区医疗、教育、文化等服务设施,进一步提升新区服务功能,推进产业发展与新区建设协调发展。把沙井片区建设成为集产业发展和滨水生态宜居的产城融合新区。

二、加快推进中心建成区发展

中心建成区主要包括以福建园街道、江南街道两个街道为主的区域,是江南区城市功能的核心载体。以江南万达城市综合体、淡村商圈为中心,加快发展新型商贸业、房地产业、休闲娱乐、餐饮和文化体育业等服务业,促进商务办公、居住、商业、文化娱乐消费等多样性功能的聚集和互动,努力打造城区商贸中心、文化体育产业中心。大力推进旧城改造和景观整治,加快棚户区、城中村、旧厂房改造,开展主要街道、沿街建筑、背街小巷及重要景观综合整治。加强城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功能,优化教育、医疗、养老、体育、文化、科技等基本公共服务布局,建设宜居宜业的中心建成区。

三、扎实推进农村片区发展

农村片区主要包括江西、苏圩、延安3镇及沙井街道部分区域,是江南区资源丰富、生态发展基础良好的待发展区域。以统筹城乡发展为目标,加快特色城镇体系和生态乡村建设,主动承接中心城区产业辐射,加快发展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大力发展以扬美古镇为核心的生态休闲旅游业,促进一三产业融合发展,建设功能完善、环境优美、宜居便利的农旅结合农村片区。

四、着力推进邕江南岸经济带建设

邕江南岸经济带即沿江南大道纵深约1-2个街区或约300米范围内的滨江区域,是江南区未来发展潜力大、开发价值高的重点区域。贯彻实施南宁市重点向南战略,充分利用邕江南岸沿江产业基础、生态景观、历史古迹、人文资源、旅游资源等,大力发展商务、商贸、办公、居住和休闲娱乐、康体运动、文化创意、生态旅游等服务业,逐步将邕江南岸建成经济繁荣、文化沉淀、景观独特的商务集聚发展带、休闲旅游发展带、文化创意发展带,打造江南区经济新的增长极。

 

第四章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发展

 

按照“调一强二提三”思路,加快新型工业化提速、现代服务业提质、传统农业提效,加速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第一节      加快新型工业化步伐

 

坚持做大做强工业,主动对接“中国制造2025”[6],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大力发展电子信息、铝深加工、临空高新技术产业,改造提升传统工业,打造新型工业强区。到2020年,城区本级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35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突破90亿元。

一、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大力推动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发展。加快发展集成电路、新型电子元器件、通讯、数字家电和智能仪表、3D打印、智能机器人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全力打造千亿元电子信息产业园区。以富士康为龙头,重点建设电子产品智能、自动化生产线,依托富士康建设中国东盟硅谷科技园、东盟大数据中心、东盟软件园;依托弘信移动互联产业园,孵化一批科技创新企业,研发一批科技创新成果,推动软件开发、云计算、智能制造等成果的应用和转化;依托广西—东盟国际医疗健康电子信息科技产业园,实现医疗健康和电子信息产业深度融合。加快电子信息产业配套,大力发展光伏、平板显示、LED、北斗导航等产业,形成电子信息产品制造、软件开发与通信信息互为支撑、互促发展的产业格局,推动电子信息产业向高附加值延伸,力争到2020年,电子信息产业工业产值达500亿元。

——全力提升新型铝加工产业水平。全面发展以铝材为基础的临空产业,形成以高端原材料、深加工、高端铝材为主导并延伸到临空产业的铝产业链。以南南铝加工为核心,推进铝加工产业向交通运输业延伸,大力发展轨道交通、航天航空、汽车轻量化、船舶专用铝材及集装箱制造产业;推进铝加工产业向建筑、五金和电子电气、包装行业延伸,大力发展节能铝合金门窗加工、铝箔精深加工、食品包装及容器加工制造产业;积极推进铝材料研发平台建设,进一步提高铝深加工创新研发能力,建成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铝深加工产业基地。力争到2020年,铝加工产业产值达80亿元。

——培育发展新能源产业。以江南工业园为主要平台和载体,加快发展新能源产业。以华电新能源为核心,布局发展光伏发电产业。大力推动新能源技术创新,实施新能源社区、新能源公交、绿色电力等重点工程,建成一批新能源示范项目和示范区域。

——扶持壮大生物医药产业。积极培育生物医药产业,以维威制药为龙头,以广西—东盟国际医疗健康电子信息科技产业园为载体,积极推动药品研发、生产、检验、销售及医疗器械的生产、销售,打造医药品牌企业。

二、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加大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力度,以绿色发展倒逼转型升级。利用先进适用技术和先进工艺,推动建材、塑料彩印、农副产品加工、林木加工产业结构调整,淘汰落后产能。鼓励发展新型建设装饰装修产品,提升产业层次和产业链水平,同时推进创意设计服务与家具制造、日用百货、特色旅游商品制造及食品工业等轻工产业融合发展,满足消费者多样化消费需求。大力推动发展“互联网+工业”,加快推动企业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产品质量,实现传统产业改造升级。

三、促进江南工业园区提质升级

积极落实南宁市园区经济倍增跨越计划,围绕园区重点工业产业,大力延伸产业链、布局创新链,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完善与园区产业配套的功能性服务平台建设,提升科技、金融、信息等服务功能,吸引大型企业科研中心入驻,中小微型企业参与创新孵化,增强科技创新动力源,确保园区产业占据前沿制高点。以推动“五规合一”为契机,加速产业规划、土地规划、城市规划、生态环境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精准对接,加大公共服务基础设施规划建设,推动园区规模扩张,进一步提升园区承载能力。加强与五象新区、空港经济区联动融合,壮大园区发展实力。至2020年,园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2015年翻一番以上,主要经济指标位列全市同类园区前列,进入自治区先进工业园区行列。

四、培育和扶持企业发展壮大

加大企业服务力度,加强对企业产业孵化、融资担保、创业辅导、市场开拓、人才培训、品牌推广等的扶持。加大企业发展扶持力度,实行骨干企业认定奖励制度,对于获得认定的企业给予相应奖励及政策倾斜。落实实施“互联网+中小企业”专项行动,提高企业创新能力,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优化中小企业发展环境,促进大中小企业协调发展。力争到2020年,城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45家以上,产值过亿元企业20家以上,税收过千万元企业7家以上。

     专栏:“十三五”工业发展重点项目

电子信息产业:中国东盟硅谷科技园、弘信移动互联产业园、广西—东盟国际医疗健康电子信息科技产业园、产投(江南)企业公园、江南区工业标准厂房、泉港·江南企业总部、智能机器人制造项目等。

铝新材料和铝产品制造:广西铝合金汽车板新材料工程研究中心、铝合金新材料与加工研发平台、航空铝合金预拉伸中厚板工程化技术研究项目、高速列车车体型材工程化技术研究项目等。

新能源产业:华电江南分布式能源二期项目、富士康科技园B区二期及A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苏圩镇农业大棚光伏发电项目、江西镇农业大棚光伏发电项目。

 

第二节  推动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

 

大力发展商贸商务、现代物流、会展、旅游和电子商务等产业,加快提高现代服务业核心竞争力,建立特色鲜明、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的现代服务业体系,打造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到2020年,全城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260亿元,年均增长10%。

一、推动生产性服务业提档升级

——优化提升商贸业。优化商贸业布局,推进淡村商圈、华南城商圈建设,加快形成以“双圈”为主要平台和载体、辐射整个江南区的商贸业发展格局。继续巩固提升邕州老街、江南水街和白沙大道汽车销售一条街等传统特色商业街区,做精做强汽车和茶叶销售等城区优势商贸业。依托“地铁经济”和“三旧”改造契机,大力建设城市综合体,加快培育新商业带和商业中心。推进互联网与商贸业深度融合,培育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拓展面向东盟的跨境贸易电子商务。利用互联网思维提升梦之岛、人人乐、南城百货等传统大中型百货业态,配套引入娱乐性、生活性、功能性的项目和设施,促进现代商务服务、高档休闲消费等新型商贸业发展,优化商贸业结构。加快华南城、海吉星、东盟国际肉类交易中心等大型专业市场建设,适时启动面向东盟的农用机械批发市场建设,大力提升农村商品流通体系建设,引导发展“农超对接” “农批对接”等产销模式。积极发展大宗商品和第三方服务等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引导批发市场向现代化展贸市场转型,提升商贸业标准化和智能化水平。

——加快发展会展业。建立专业会展服务队伍,加强会展营销和服务,全力办好中国—东盟博览会轻工产品展、南宁·东南亚国际旅游美食节等重要展会,培育发展农产品会展品牌,打造广西会展业重要基地。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会展企业、会展品牌,鼓励和引导民营资本投入会展业,壮大会展业主体,培育江南会展品牌企业。创新会展发展新模式,培育会展、旅游、休闲、购物、餐饮、住宿、节庆等融合发展的会展产业集群,开发会展+旅游、会展+休闲等新型业态。到2020年,会展业产值力争达到100亿元。

——提升发展现代物流业。加快物流园及各类专业市场建设,大力发展运输物流、专业市场物流、都市配送物流和国际物流等。依托火车南站铁路物流园建设,积极发展铁路物流。依托江南区有利的交通枢纽地位,发挥综合运输优势,推进多式联运,发展枢纽转运型物流。依托铝型材产品、汽车销售等产业集聚优势,发展产业基地型物流。依托富士康、华南城等建设智能物流基地。依托海吉星、东盟国际肉类交易中心发展农副产品物流。立足于华联、南城百货、人人乐、苏宁电器、国美电器等连锁经营,全力推进都市配送型物流,建设城乡一体化配送网络服务体系。依托电子商务的加快发展,大力开展电商物流。力争形成辐射全广西的消费品配送物流服务中心。

——培育发展信息服务业。发挥南宁市作为国家电子商务试点城市的优势,大力推动城区电子商务发展,推进东盟互联网商城、东盟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培育和扩大电子交易经济规模,发展面向东盟的跨境贸易电子商务。大力发展研发设计、信息软件等外包服务产业。加快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加大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建立起覆盖郊区、乡镇、村的农村信息网络,开展“电子商务进农村工程”,促进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培植特色农产品产销“淘宝村”,完善物流配送、在线支付、人才培养等电子商务的支撑体系。加快建设高质量的农村电子商务平台,为农业产业化提供大量的多元化信息服务,为企业和农户提供网上交易的平台。

——加快发展金融服务业。围绕落实南宁市打造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战略,积极引进金融、证券、保险等机构落户江南,引导金融服务业在江南区集聚发展,力争到2020年,城区新增金融机构(含网点)8家以上。搭建金融机构、企业交流合作平台,加强与金融机构的沟通协调,加大对江南区重点产业和重大项目的资金支持力度。鼓励社会资本参与设立农村商业银行、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和小额贷款公司,拓宽农村金融业务。

——大力发展楼宇经济。抓住江南区旧城、城中村和老旧厂区改造,地铁2号线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的契机,加大高品质商业楼宇建设力度,启动建设一批高档酒店、高端商务楼宇,促进新建楼宇规模不断扩大。以知名企业、重要品牌为重点引入对象,鼓励和引导其在江南设立企业总部、地区总部或地区性分支机构。有序推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构建以政府为主提供基本保障、以市场为主满足多层次需求的住房供应体系。

二、推动生活性服务业集聚繁荣发展

——大力发展旅游业。统筹城乡农业资源、生态资源、人文资源和都市旅游资源,加快旅游业发展,打响江南旅游品牌。以扬美古镇为核心,整合五大特色村落、三重景观环境、五彩民俗等旅游资源,主推怀古游、乡村野趣游、农事体验游、滨水休闲游和度假养生游等旅游产品,推动大扬美乡村旅游圈建设。依托苏圩镇喀斯特石山群、溶洞群、水库、田园等资源,主推户外探险游、农业观光游、主题住宿游等项目,大力发展生态度假娱乐旅游。挖掘江南特色民族民俗文化资源,丰富滨江内涵和历史文化,加快滨水文化旅游发展。以华南城、江南万达为核心,依托周边商务服务配套和文化休闲设施,大力发展都市商贸休闲旅游。加大旅游交通基础设施和游览标识、游客服务中心、旅游住宿、特色餐饮等景区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提升旅游服务水平。到2020年旅游业总收入突破110亿元(含经开区),接待游客达827万人次。

——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发挥城区特色街区优势,发展演艺娱乐、文化旅游、会展节庆等重点产业。推进南宁剧场文化设施配套建设及环境改造,引进大型精品演出剧目。依托麻子畲文化名人旧居资源,建设麻子畲土改文化体验园,集聚文化艺术人才创作发展。加快亭子历史文化街区等重点文化旅游项目建设,形成特色突出的文化旅游“拳头产品”。深入挖掘商贸文化内涵,融合地方民俗、特色美食、传统节庆、茶文化等内容,推进江南水街、五一文化街、10+1商业大道等文化街区建设。扶持和鼓励南宁华南城等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建设,拓展文化会展业,打造“一带一路”国际产品文化体验中心。推动工业企业“退二进三”,改造老旧厂房、仓库,积极培育文化创意产业。开发动漫游戏、移动电视等以网络为载体的新兴市场,培育资本、人才、信息、技术等文化要素市场,发展文化中介行业。加强民间演绎品牌对群众文化消费的培育引导,丰富群众公共文化消费,提升群众整体生活品质。

——培育发展健康养老服务业。大力发展中医和壮瑶医等民族医药,加快发展中医营养饮食、调理保健、慢性病预防等特色养生服务业。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增强社区养老服务功能。探索推进医养结合发展模式,支持创办护理院、康复医院和提供临终关怀服务的医疗机构。加快公共养老机构建设,推动社会力量投资兴办养老服务设施。到2020年,城区每千名老人养老床位达到40张以上,社区日间照料中心、老年人活动中心等服务设施覆盖所有城市社区,90%以上的农村建立包括养老服务在内的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和站点。

——积极发展社区服务业。积极引导和培育卫生健身、家政服务、社区保安、养老托幼、食品配送、修理服务等社区服务业发展。鼓励各类社会主体兴办具有公益性、地缘性、福利经营性的多元化社区服务企业。加快社区服务社会化进程,对学校、医院和企事业单位以及有条件的机关后勤服务设施进行资源整合,促进向社区开放。完善社区服务设施,健全服务网络,加快社区服务信息平台建设,拓展服务领域。

  专栏:“十三五”现代服务业重点项目

会展业:南宁华南城一期、海吉星中国-东盟农产品会展中心、中国东盟名特优农产品博览区。

商贸物流业:江南万达广场、麦佳汇电子商务科技园、振宁·星光广场、白沙大道北侧商业综合体项目、沙井大道西侧城市综合体、广西海吉星农产品国际物流中心(二期)、泰润?国际商务中心、南宁华南城二期、东盟商贸基地、东盟智能物流基地、东盟国际肉类交易中心、江南区苏圩镇空港物流项目等。

旅游业:扬美古镇、三江口度假古村、那吾上坡养生部落、四季那廊生态园、麻子畲红色文化旅游区、锦江休闲农业示范区、朝阳坡乡村旅游区、天坑峡谷洞群旅游区、岜博山旅游风景区、华南城都市商贸片区、融晟·天河广场、江南区旅游综合集散与服务中心、江南水街、旅游码头。

文化:亭子历史文化街区、麻子畲土改文化体验园。

健康养老服务业:江南区民政综合园、城乡养老服务中心、社区日间照料站建设工程。

 

第三节  积极发展现代都市农业

 

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动现代特色农业转型、优化和升级,培育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完善现代农业服务体系,努力打造南宁市重要的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2020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33.2亿元,年均增长3%以上。

一、发展壮大特色优势农业

——稳定粮食生产能力。稳定种植面积,到2020年,粮食作物面积稳定在18万亩,总产量达6.8万吨,优良品种覆盖率达95%以上。

——加快特色蔬菜发展。重点建设江西镇南扶二级路沿线和苏圩镇南上二级路沿线蔬菜基地,扶持发展南宁空港区“菜篮子”基地,重点打造苏圩佳棉、那海和江西那马、坛坡、那廊、安平及延安新城等蔬菜基地。到2020年,常年蔬菜基地面积达1.5万亩,蔬菜年播种面积稳定在25万亩(含复种)以上,总产量达到35.5万吨。

——巩固糖料蔗优势地位。建设10万亩“双高”糖料蔗基地,推广使用甘蔗机收压榨一体化技术,推动糖料蔗产业向规模化、机械化方向发展,到2020年糖料蔗产量达到85万吨。

——增强瓜果产业竞争力。加大退林还果力度,在江西、苏圩、延安三镇继续推进“优果工程”,大力发展优质柑桔、葡萄、百香果、火龙果、杨桃等林果种植,着力培育1-2个西甜瓜知名品牌。到2020年,水果种植面积达到3.8万亩,西甜瓜种植面积达到15万亩。

——提高花卉苗木产业化水平。引进和培植高端苗木,在江西镇智信村、扬美村、那廊村建设5-6个优势花卉苗木基地,提高花卉苗木产业化水平。到2020年,花卉苗木种植面积达到2万亩。

——优化林业产业结构。逐步缩小速生桉种植面积,大力发展林下中药材种植、林下养殖、林业加工、森林旅游等林下经济,推动林业良种化、市场化、品牌化建设。到2020年,速生桉面积调减至15万亩。

——打造名特水产新优势。加大名特优品种鱼类养殖,加快中低产池塘标准化改造,扶持发展罗非鱼、加州鲈鱼、黄蜂鱼等特色养殖。到2020年,建立水产繁育基地700亩。

——形成畜禽养殖发展新格局。以农业龙头带动畜禽标准化养殖,加快肉牛养殖示范基地、奶牛养殖基地建设,大力发展肉鸽、生猪、山羊、鳖、龟、蛇、果子狸、珍禽等动物养殖,打造特色养殖走廊。到2020年,建设标准化养殖基地60个以上。

——加快发展富硒农业。依托江南区15万亩富硒耕地资源优势,以江西镇的同新村、同华村以及延安镇延安社区为重点,制定富硒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规划,推进天然富硒生态家禽基地、富硒生猪养殖基地、富硒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加快引入企业(合作社)参与玉米、水稻、水果等富硒农产品开发、示范、试验,着力研发具有高附加值的深加工产品,打造江南区富硒农产品品牌。

二、大力发展城郊休闲农业

以农林牧渔业和乡村自然资源为依托,推动一产和三产融合互动发展,开发旅游休闲产业,促进乡村旅游发展,助推农民增收致富。重点整合扬美古镇、同江村、智信村、那廊村与锦江村根竹坡旅游资源,大力发展观光休闲农业,打造扬美农业休闲观光产业带。以苏圩镇朝阳坡新农村示范点和毛村坡新农村示范点为载体,加快农业高新技术与创意展示区、生态高值农业展示区、生态休闲农家乐体验区建设,打造集农业生产、科研、展示、示范、科普教育以及休闲观光旅游为一体的城郊型高效生态农业核心示范区。加快推进延安镇生态休闲农业发展。

三、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

加强对农业龙头企业的扶持,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形成完善的农产品加工产业链。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扶持家庭农场、联营农户、专业大户发展。引导土地向龙头企业、合作社、种植大户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发展订单农业,完善“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等产业化经营模式,引导农业向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力争“十三五”期间发展4家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培育一批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加大对优势产业标准化现代农业园区的建设力度,形成布局合理、优势明显、功能完善的现代农业园区。加快培育农产品知名品牌,深入开展无公害绿色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农产品原产地地理标识认证。依托中国-东盟农产品会展中心、东盟国际肉类交易中心等会展平台和专业市场,引导和辐射带动辖区农业提质增效,推动农业产业的供给侧改革。

四、强化现代农业发展支撑



 

[1] 四个全面: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2] 两个建成:指奋力实现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建成面向东盟的国际大通道、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

[3] 一平台两体系三中心:指面向东盟、联动西南中南、对内对外开放合作的平台、现代产业体系、新型城镇体系、区域性国际综合交通枢纽中心、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区域性现代服务中心

[4] “123”工程即“一个枢纽两个基地三个中心”:把江南打造成为南宁市重要的交通枢纽,新型工业化基地、农业产业化基地,物流中心、商贸中心、文化体育产业中心。

[5] AQI指数:是空气质量指数(Air Quality Index)的建成,是定量描述空气质量状况的无量纲指数。其指数数值越大、级别和类别越高,表征颜色越深,说明空气污染状况越严重。

[6] 中国制造2025: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中国制造2025”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立足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际需要,围绕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强化基础、绿色发展、人才为本等关键环节,以及先进制造、高端装备等重点领域,提出了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提升增效的重大战略任务和重大政策举措,力争到2025年从制造大国迈入制造强国行列。

[7]五大特色村落:扬美古镇、三江坡、那吾上坡、麻子畲、根竹;三重景观环境:三江交汇、大片农田、榕树树林;五彩民俗:美食文化、民间艺术、节事活动、平话文化、建筑文化。